《中國餐飲食材發展報告2024》中指出:聚焦大單品,布局預制菜,食材產業大有可為。餐飲食材歷經綜合時代、細分時代,已經進入“大單品”時代。作為餐飲行業的供應鏈端,縱觀預制菜行業的發展,“大單品”戰略并不新鮮。
預制菜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近年受到各地政府高度關注,陸續出臺行業利好政策。2026年中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達7691億元,CAGR超20%。
日本經驗:日本主要需求是省時省力,C端“方便面化”,犧牲品類數量、主攻鮮食還原效果好的產品,如炒飯、烏冬面、餃子、燒麥、可樂餅、炸豬排等大單品。中國臺灣經驗:以名店、名品為中心延伸。中國臺灣預制菜發展于90年代,源于餐飲零售化,知名的飯店、菜品從B端以預包裝形式零售化售賣,一部分滿足禮品場景,一部分滿足非酒店食用場景。
未來哪些大單品能走出來?
第一類,具有普適性特點的單品,適用于不同地域飲食習慣、不同烹飪形式的預制菜產品,這種產品受地域限制較小,比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傳統餐飲單品;第二類,八大菜系的知名產品,有認知基礎、消費群體、口味基礎,如閩南姜母鴨、粵式鹽焗雞、川式梅菜扣肉等;第三類,餐飲熱銷的預制菜熱門菜式,比如酸菜魚、烤魚、澆頭面、燒烤、梅菜扣肉、家常菜、小龍蝦。第四類,禮盒類預制菜產品,聚焦送禮、宴席等人群,受眾范圍更廣,比如佛跳墻、八大碗、年夜飯等。
目前在市場上銷售體量最大的超級大單品,無論是B端市場還是C端市場,表現都十分亮眼。按照品類劃分,可以劃分為肉禽類、水產類、速凍面點類、涼菜類等。其中肉禽類中超級大單品有烤腸、小酥肉、肥腸、扇子骨、梅菜扣肉等;牛羊肉的羊蝎子、小炒黃牛肉、牛腩煲等;禽肉的炸雞、雞排、雞米花等,西式預制菜和宮保雞丁、魚香肉絲等中式料理包。水產類有酸菜魚、烤魚、小龍蝦、牛蛙等大單品。速凍面點類的有糍粑、包子、水餃、湯圓等小食和主食產品。此外,涼菜類有海藻、裙帶菜等各式產品。
隨著預制菜產業的競爭不斷加劇,企業要想勝出,需要更準確地洞察消費趨勢,而大單品策略更有利于企業集中“火力”打開突破口,同時也需要企業在產品創新上下更多功夫,從而形成差異化的產品與更高的競爭門檻,為企業筑起真正的“護城河”。以爆款打天下,以超級單品論英雄,是行業內不可回避的規律。不少預制菜企業已經把大單品戰略作為企業的主力方向,例如這兩年迅速出圈的叮叮懶人菜,他們在產品發展策略上的選擇很明確:專注酸菜魚。
正如其品牌創始人所說:“我們認為酸菜魚未來是能做幾十億、上百億的大單品,所以叮叮懶人菜現在還是花超過70%的精力在酸菜魚這個核心產品上,我們的發展方向是:希望叮叮懶人菜等于酸菜魚,品牌即品類,或者說品類即品牌。”
除了聚焦產品本身,降本增效、品牌營銷,將大大助力企業出圈,打造核心競爭力。
首先,降本增效:降本的重心不在于裁員,而是提高人效,優化人員結構,提高生產率。日本某工廠,全廠36名員工,創造年銷售額1億元人民幣。怎么做到的呢?6個管理人員1個銷售,三班倒生產,常年只生產一種單品,自動化程度高大部分機械化生產,將生產、研發、技術和成本都控制到極致。產品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客戶關系穩固,銷量穩定。
其次,做好品牌營銷。市場競爭激烈,產品供大于求的今天,預制菜企業想要活得長久,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品牌建設)必不可少。然而,打造品牌效應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品牌之所以成為品牌,在于其在受眾心目中區別于市場上其它企業或產品的獨家記憶,例如說到魚丸等火鍋類產品就想到安井。據品牌戰略定位專業人士分享,品牌的成功,60%取決于企業戰略;30%來自品牌定位,10%來源于品牌廣告語。基于預制菜品牌的行業特點,品牌營銷的同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為王” 邏輯,產品的質價比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因此,聚焦單品、降本增效、品牌營銷,三者既互相獨立又互相加持。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產品就是“好酒”,降本增效助力好酒走出“深巷”,而品牌營銷將“酒香”傳播出去。
預制菜的新時代,將是“精耕細作”的時代。